“我也想成为‘点灯’的人”(为梦想奔跑)

人民网-人民日报 06:06

  秋天的云雾在群峦间缭绕,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岑巩县第一中学的教室里,不时传来清亮的问答声。一名年轻教师正在跟学生讨论课件上的内容。

  教师名叫熊国锦,4年前,他从这所中学考入北京师范大学;毕业后,他又回到了母校,成为新任地理老师。

  “为啥回来?”不止一个人这样问他。母亲红着眼眶嘟囔:“好不容易走出去,到时候还要回来?”父亲闷着头,半晌才说:“当老师清苦,在山区更苦。”

  作为山里娃,熊国锦知道大山里教育的不易。但也正因如此,他更懂得回乡从教的意义,“有人曾为我点亮过一盏灯,我也想成为‘点灯’的人。”

  “小时候有次生病,老师背我去医院,不光垫付了医药费,第二天我去还钱时,她坚决不收,还说‘有困难随时找我’。”这句话像一粒种子,在熊国锦心里扎下了根。

  2021年夏天,高考刚结束,学校老师在班级群里转发“优师计划”的招生信息——为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定向培养优秀教师,免学费、住宿费,还有生活补助。

  “既能实现教师梦,又能反哺家乡教育,这不正是我期盼的吗?”熊国锦说,看到“优师计划”的那一刻,自己“突然找到了未来方向”。于是,他没有犹豫,在志愿表上填下了北京师范大学,成为该校首届“优师计划”师范生。

  北京师范大学开学典礼上,校长致辞里的一句话——“用脚下的泥土作为成长的养分,让实践成为砥砺前行的磨刀石”,多年来,像钉子一样钉在熊国锦心上。

  “‘优师’二字不是光环,而是责任,是真本事、硬功夫。”他把这句话写在了笔记本扉页。4年求学,熊国锦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参加了学校举办的未来教师素质大赛。为了准备参赛教案,他翻阅了上百篇优秀教案,还特意视频连线母校教师请教当地学情;2023年暑假,熊国锦组织40多名大学生到岑巩县开展为期两周的支教活动,支教实践覆盖2000多名当地学生。

  “因为你,我也想成为人民教师,在家乡为更多孩子点亮梦想。”落款米雪、杨月……这是来自岑巩县第一中学的5名学生写给熊国锦的信。受熊国锦激励,这5名学生高考时都选择报考北京师范大学,有4人成为“优师计划”师范生。

  如今,站上母校讲台的熊国锦充满信心,“‘优师计划’教给我的不仅是知识,更是先进的教育理念。”他用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让课堂成为学生看见远方的一扇窗。“是教育改变了我,我也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带更多山里娃走出去!”熊国锦说。

  《 人民日报 》( 2025年09月16日 08 版)

(责编:袁勃、赵欣悦)

AI小壹

我是齐鲁晚报的AI机器人小壹,快来向我报料新闻线索吧~

微信扫码进入小程序 微信扫码
进入小程序
我要报料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