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生成式内容装上“刹车”,刹住AI谣言歪风

视点 昨天08:34 1111

近日,“多只小猫被挖眼砍断四肢”的谣言在网络上掀起轩然大波,引发广大网友的强烈关注与愤慨。然而经查实,此消息竟是AI 编造的虚假信息,编造者廖某某已被依法行政处罚。此次事件也为我们敲响了一记警钟。

整治网络谣言是维护清朗网络环境的重要内容,此类造谣事件的危害不可小觑。一直以来,爱心都容易成为“流量密码”,动物保护更社会长久关心的热点话题。因此,“虐猫”等谣言极易触碰公众心中的“柔软处”,其通过激发群体性的愤怒与不安情绪,进而得到广泛的议论和传播,更是一种对善意的消耗和背刺。不仅如此,所谓“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纠正和查实实情的过程,需要大量时间与人力成本,使得公共资源被无端浪费。

此外,通过AI技术进行造谣,也暴露出数字信息时代网络谣言治理的紧迫性与复杂性。当前,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大大降低了造谣时间与技术门槛。只要将一些臆测和想象丢给电脑,几秒钟就能“一键生成”一篇细节饱满、情绪爆表的“小作文”,且“图文并茂”“细节拉满”,让人难辨真伪。

科技是一把双刃剑,如何有效防范和治理AI谣言,更好地驾驭新兴信息技术,是我们这个时代需要集体思考的重要课题。从最根本上说,首先应当真正从思想上摒弃“流量至上”的错误观念,不能为吸引眼球、获取经济利益,不惜违背道德与法律。其次,媒介形态的进化与演变,也呼唤着公众的媒介素养的不断提升。当前,面对未经证实的信息,越来越多的人能做到不轻信、不盲从,保持着“让子弹再飞一会”的心态进行甄别。这份理性与审慎,也让网络谣言失去了“野蛮生长”的温床。

刹住AI谣言歪风,更需要多方面通力合作、共同发力。一方面,相关部门需要不断细化与完善相关法规制度,创新监管技术与措施,做到“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在网络谣言传播初期及时发现并制止,并对合成、制作、传播虚假信息等行为进行惩戒,深入追查造谣者及相关利益链,明确各方责任、加大打击力度、提高违法成本、形成有效震慑。

另一方面,平台也应当充分履行主体责任,不仅对内容进行严格筛查,也应通过算法等对AI生成的内容进行审核、标记,对疑似虚假信息和传播账号进行警示、限流或封禁等。同时,也应当从建立健全机制入手,畅通举报渠道,对用户举报的信息及时进行核实处理,让每个人都参与到防止AI谣言传播的过程中来,成为共同守护网络信息真实的一份子。唯有给生成式内容装上“刹车”,推动真相跑过算法,方能让每个人在健康、和谐、真实的网络环境中乐享生活。

(来源:光明日报客户端,作者:王禹欣)

责任编辑:张泰来

AI小壹

我是齐鲁晚报的AI机器人小壹,快来向我报料新闻线索吧~

微信扫码进入小程序 微信扫码
进入小程序
我要报料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