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于泊升
8月1日,“智领泉城 景赋未来”济南机器人产业政策宣贯暨首批场景生态发布活动在济南举办。
据了解,济南在全省机器人发展布局中占据重要地位,是全省重点打造的四大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核心区域之一,主要承担着重载工业机器人、特种作业机器人等领域的发展任务,致力于打造国内领先的机器人测试验证平台,推动人形机器人产业布局,加快机器人整机及零部件产业协同发展。
数据显示,2024年济南机器人相关企业已达102家,核心产业规模约150亿元,占全省半壁江山,在省内形成显著领先优势;目前已构建起涵盖核心零部件、本体制造及系统集成的完整产业生态,集聚了多家行业知名企业,斩获多项国家级、省级资质认证。
活动现场发布了首批应用场景“三张清单”,包括“需求”场景清单、“供给”场景清单、“匹配”场景清单。
“需求”场景清单经过筛选,梳理出首批 87 个场景需求,覆盖制造业、教育、建筑、运输、巡检、卫生、文旅、农业、金融等领域,旨在通过机器人替代人工或升级设备提升效率、降低风险,合作方式有联合研发、采购应用等。
“供给”场景清单首批共收集到 28 个方案,涉及人工智能、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生活服务、康养服务、机器人高端核心部件等领域,应用广泛,可提升效率、降本及降低风险。
“匹配”场景清单初步场景有 56 个,涉及教育业、建筑业、道路运输、制造业、农业、卫生等 11 个领域,旨在通过机器人替代人工或升级设备,提升效率、降低风险,合作方式有联合研发、采购应用等。
会上,“山东(济南)具身智能港”揭牌。“具身智能港”不是普通园区,而是一个战略生态,是集人才培养、技术策源、产业孵化、中试测试、协同开发、生产智造、场景赋能于一体的“产学研用”综合体,覆盖机器人企业成长“全生命周期”的产业集聚区。“具身智能港”一亮相,即迎来首批优质项目入驻。
在现场,济南市机器人产业联盟正式成立。该联盟将促进产业链协同创新、资源共享,挖掘培育产业链标杆企业,服务政府产业决策,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构建开放创新的产业生态链,促进产业融合和产业链“建、延、补、强”,提升济南市机器人产业整体竞争力和话语权。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