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李梦晴 刘超
7月30日,在位于德州市夏津县的发达面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发达面粉集团”),现代化生产车间内机器轰鸣,面粉的香气扑面而来,在这里,几乎看不到任何人工操作,取而代之的是高度自动化的生产设备,一袋袋面粉走下生产线,即将发往全国各地。
据悉,为了更好的适应经济形势的变化和市场形势的变化,总经理苏学明介绍,发达面粉集团计划构建“发达智慧麦链和原料溯源网,产能调度网,生产联动网,客户协同网,产品追溯网,决策数据网”一链六网的数字生态系统;并且,延长生产链条,将面粉原地消化,直接制作成挂面、膳食纤维、烘焙食品、速冻食品等各种面食产品,提高了产品附加值。
近几年来,在食品产业版图中,德州市正以破竹之势重塑传统产业基因,以科技创新为引擎、产业链协同为纽带,在“食品名市”建设道路上加速奔跑,勾勒出传统农业大市向食品产业高地跃迁的壮丽图景。
德州市食品产业的升级之路始于战略层面的系统布局。今年3月份,市政府出台了《关于推进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 加快建设食品名市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加快推动食品产业从生产导向向需求导向、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分散经营向规模经营转型,着力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水平,实现“一产往后延、二产两头连、三产走高端”。
如今,创新浪潮,正从德州市食品产业的单个企业向全产业链蔓延。在武城县,古贝春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古贝春集团”)作为"中华老字号"企业,始终秉持"守正创新"的理念,近年来,通过科技赋能生产、产业链深度融合和文化价值挖掘三维发力,探索出一条传统白酒产业的升级之路。
从经验传承迈向数字智造,从单点突破实现全局优化,科技为酿酒插上了升级的翅膀。“我们自2011年起推行"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与山东省农科院合作,优选‘济梁4号’高粱品种进行了实验种植及酿酒品品质实验,以优质的良种、优秀的品牌,持续提供优质的产品。”古贝春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杜新勇介绍。
并且,古贝春集团还推进智能化设备升级,2021年对酿酒车间进行了智能化、数字化酿造关键技术集成改造,引入数控装甑机器人,实现物料自动输送、参数智能调节,直接降低劳动强度40%,能耗减少近20%,促进了产品的品质稳定性。值得一提的是,古贝春集团高度重视技术创新,科研中心拥有酿酒、品评、检测、酒体设计、微生物等领域150多人的科研团队,先后创建了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山东省白酒清洁生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企业技术中心、齐鲁技能大师特色工作站、山东省工业设计中心、德州市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省市10多个科技创新平台,依托这些平台,形成“N+1+1+N”创新机制,即“N个创新平台,一个技术专家委员会,一个跨职能科创小组,N个科研项目班组”。
同样通过科技创新与产业链协同实现传统产业升级的“中华老字号”企业还有山东德州扒鸡股份有限公司。
在8月1日,德州市举行的第二场“产业链上的山东好品牌”系列记者见面会上,山东德州扒鸡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总经理崔宸介绍,在当前德州市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战略背景下,山东德州扒鸡股份有限公司作为食品产业链代表,通过对生产工艺进行智能化升级、构建质量追溯体系、优化物流与供应链、整合全产业链、创新数字化营销新业态等,推动产业的升级转型。
以构建质量追溯体系为例,通过建立全链条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平台,运用区块链、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实现从原料饲养、生产加工、物流运输到终端销售的全流程数字化管理,实现"从田间到舌尖"的透明化管控,提升了品牌信任度。
“未来,德州扒鸡将继续以‘非遗技艺’为魂,以‘科技创新’为翼,以‘产业链协同’为脉,与全市企业一道,在传统产业升级的赛道上跑出‘德州速度’,在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中书写‘德州答案’!”崔宸说。
据悉,德州市以企业为创新主体,已成功申报一批农业食品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具有山东省高端品牌培育企业、山东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山东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等多个创新平台。联合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青岛科技大学、中北大学、德州学院等国内外食品领域知名高校,筹建了高能级产业创新平台—“德州市食品加工产业创新应用研究院”,科技助力产业能力进一步增强。目前,已培育发展食品加工企业1000家以上,规模以上食品加工企业达到337家,以粮油、肉制品、功能食品、食品调味料、休闲食品、饮品饮料等六大领域为支撑的产业链发展体系日趋完善,小麦、玉米、大豆、肉制品、乳制品等领域基本实现了全产业链发展。今年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食品加工企业实现营收376.56亿元,实现利润13.21亿元,同比增长33.12%。
响应国家战略,整合农业资源,产业升级、品牌塑造、科技创新…….德州这座城市正以“食”为笔,书写着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