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通讯员 徐文涛
自生态环境领域行政许可审批工作开展以来,临沂市生态环境局河东分局聚焦企业需求和人民群众关切,在严守生态环境底线基础上,勇于创新、主动担当、积极作为,狠抓重点工作的落实,不断提升生态环境领域行政审批服务质效,助力优化临沂市营商环境,加快高质量发展。
主动靠前服务,保障建设项目早日落地。聚焦项目建设生态环境领域要素保障安排专人提前介入,向建设单位提供“一对一”精准服务,跟踪指导。针对建设项目“选址难、落地慢”等普遍问题,临沂市生态环境局河东分局联合相关部门,通过ARCGIS(地理信息系统)将临沂市“三区三线”规划成果和镇街(园区)总体规划导入规划定位系统,以系统数据信息指导项目前期选址。针对土地规划性质不明确,企业需要“多头跑、自证明”的问题,主动为企业征询项目规划符合性意见,减少企业跑动次数,平均为企业节约时间成本30天左右,项目整体审批时限提速60%。
组织专家对项目建设提前介入进行帮扶指导
深化改革创新,推动审批流程持续优化。推行环评审批“并联公示”,将报告书和报告表公示时间分别由原来的 15 个、10 个工作日压减至 10 个和5个工作日,压缩了环评办理时限,探索环评与排污许可“两证合一”审批。建设单位一次性提交环评与排污许可申报材料,实现两项行政许可“一套材料、同时受理、同步审批、一次办结”,最大限度降低建设单位办事成本。实施“中介联合体”一站式服务模式,将环评审批和入河排污口设置审批等现场踏勘、评审论证事项“打捆”办理,最大限度优化合并评审环节和申报材料,平均压减审批材料30%,节省办事时间成本50%。
组织专家对项目建设提前介入进行帮扶指导
严格项目准入,扛牢生态环境保护责任。临沂市生态环境局河东分局以落实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为重点,抓实抓好新、改、扩建项目环评审批关,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选址不符合环保要求、采取的污染防治措施不符合技术规范的项目,一律不予审批。强化对环评编制单位的监督考核,抓好“部门联动关”,加强与相关部门的联动协作,对项目环评审批等许可信息及时共享互通,确保各项环保措施的投资、规划和实施具有相符性和可行性,形成齐抓共管的强大合力,共筑生态环境“绿色防线”。
临沂市生态环境局河东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聚焦破解“办事难、办事慢、办事繁”问题,通过全流程无纸化申报、推广应用电子证照、并联评审等创新举措,在生态环境行政许可领域探索出一条既守住生态环境安全底线,又跑出项目审批加速度的创新路径,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绿色动能。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