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肥城村支书刘广金的故事!村集体收入破50万的秘密!

大众报业·齐鲁壹点 08-01 1842

退伍不退志

立志在村里

“战役式的做几件大事

如今

村,变漂亮了

村民,富裕了

日子红火啦!

他就是

安驾庄镇刘家颜子村

“兵支书”——刘广金

凌晨5点,刘家颜子村的“一块田”里还透着一丝凉意,刘广金轻轻拨开高高的玉米秆,叶片哗啦作响,像远处传来的军号。

1979年,18岁的刘广金响应号召穿上军装,却因部队驻防烟台,与南疆前线擦肩而过;1984年退伍回乡,他把“没能上战场”的遗憾深埋心底,却把军人作风原封不动带回了这片生他养他的土地。38年后,2022年3月,全村党员把他再次“点名”——当选党支部书记。

刘广金说:“没上前线,就把田垄当战壕。”

从练兵沙场到扎根基层

退伍返乡后的刘广金没有离家打工,而是加入了村“两委”班子,开始了他扎根基层的“第二战场”。多年来,他一直活跃在乡村治理和服务群众的最前线,积累了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2021年2月,凭借多年在村两委的工作经验和群众基础,他被推选为村党支部代理书记,开启了新的征程。

上任后,刘广金做的第一件事是“摸底”。他背着水壶、拿着旧望远镜,把全村的沟沟坎坎走了个遍。他发现,村里有107亩土地因种植大户退租而撂荒,14口老井年久失修,两条河道淤积严重。他回到村委办公室,用红蓝铅笔在一张白纸上画了一幅“作战图”,把这些问题标得清清楚楚。

村民们见状,打趣道:“书记,你这是要打仗?”

回答,眼神坚定:“嗯,打一场和贫穷、洪水、干旱的仗。”

从保家卫国到服务群众

一块田里的“集体仗”。上任不久,外地种植大户退租跑路,107亩土地撂荒,36户村民的租金打了水漂。刘广金连夜召开党员会,话不多,只在黑板上写了一行字:“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租金一分不能欠群众。”有人嘀咕:“集体兜底?哪来钱?”

刘广金把退伍时带回的搪瓷缸往桌上一放:“我带头,先垫。”那一年,刘家颜子村集体经营的107亩土地收获小麦11.77万斤、玉米13.38万斤,净挣近10万元,是过去服务费的18倍。

分红那天,85岁的刘秀珍老人攥着钞票不撒手:“这块地就是俺的养老田啊!”现在的“一块田”,不仅是高产示范田,更成了村民的“致富田”,谁路过都要夸一句:“还是广金书记带咱干得好!”

河道里的“疏通仗”。斜河、漕浊河多年淤积,汛期像悬在头顶的剑。2024年开春,水利部门下达清障令:沿岸4000棵速生杨必须砍掉。树是老百姓的“绿色存折”,谁舍得?

刘广金把“思想工作”做成“战前动员”:每天拎一壶凉白开、一张小马扎,蹲在地头拉家常——“今天砍树,是为了明天保家。洪水真来了,冲的是房子、是庄稼,更是子孙后代的饭碗。”二十多天,嘴皮磨破,嗓子嘶哑,终于赢得了村民的理解和支持。八个月后,河道疏浚完成,洪水过境,水位降了四十厘米,村子安然无恙。

自来水里的“民心仗”“有的户自来水时断时续,有的还喝井水,这哪行?”他跑镇里、找部门,硬是争取到18万元资金。施工时,他跟着施工队挨家挨户看管道走向,“老嫂子你放心,管子肯定铺到灶台下,不耽误你做饭。”

3个月后,全村家家户户拧开龙头都能接到清澈的自来水,一位老人摸着水龙头笑:“广金书记比自家人还贴心。”

从戍边守卡到领航乡村

仗打赢了,队伍怎么带?刘广金把部队“连排班”搬进支部:30名党员人人设岗定责;每月5、15、25日定为“党群直通议事日”,现场能办的事不过夜;远程教育设备搬到文化广场,党课与农技课一块开,村民笑称“田埂上的军官学院”。

2023年,村集体收入首次突破50万元。刘广金把“第一桶金”砸进农田基建:硬化生产路2.3公里,大型收割机直接开到地头上;打深水井14眼,再投4.5万元安装微喷带,“旱能浇、涝能排”;外地收粮车两次撞倒田间电线杆,他干脆把14根电线杆全部拔了,电缆全部下地,“电线不挡路,心里才踏实”。

如今,站在村东的田埂上望去,新修的灰色生产路笔直向前,像一条延伸的战壕;路两侧玉米列队,随风起伏,像一片绿色军阵。刘广金拍拍手上的土,像当年拍枪托:“部队没打完的仗,我在田埂上接着打。

晨光熹微,太阳跃出地平线,给“一块田”镀上金边。刘广金弯腰掬起一捧土,掌心的纹路里,泥土与汗珠交融。


这捧土

藏着他从军营带回来的赤诚

浸着三十多年扎根乡野的执着

更托着乡村振兴的希望

军人的未竟之梦

早已化作阡陌间的丰收图景

而乡亲们的好日子

正是新时代里最厚重的军功章

(掌上肥城)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客户端欢迎各界投稿,提供线索,包括文字、照片、短视频。泰安新闻素材请联系齐鲁晚报泰安融媒中心,热线电话:0538-6982110。)

责任编辑:赵晴

AI小壹

我是齐鲁晚报的AI机器人小壹,快来向我报料新闻线索吧~

微信扫码进入小程序 微信扫码
进入小程序
我要报料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