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 樊伟宏 通讯员 张昕怡
从线下奔波到云端秒办,数字化平台的出现,让各行各业一别“多头跑、反复问”的过去,进入“零跑腿”智能新时代。
而这样的场景,在淄川区也在同步上演。
“原本以为办理食品经营许可证会很麻烦,没想到工作人员不仅帮我列好了详细的材料清单,还手把手指导我填表格、整材料,提交申请第二天就拿到证了。”经营小吃店的李女士谈起最近的办事经历,兴奋地说道。
李女士的经历,是淄川区行政效能提升实践的缩影,而如这样便捷高效的“微服务”质变,正在不断发生。
推动政务服务由“线下排队”跃升为“云端秒办”,构建起全时在线、即时响应、便捷高效的帮办新生态。为打破时空限制,一场指尖智慧服务在淄川积极推行。
“我们优化了大厅服务供给方式,设置‘智慧办事区’,组建了专业的‘智慧办事’服务专员队伍,指导企业群众通过线上渠道办理业务,让更多政务服务事项实现‘指尖办’‘掌上办’。”淄川区行政审批服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佐证以上表述的最佳案例,是全链条智慧项目管家系统的出现,据了解,通过该系统,让提效(减少30%审批时间)、预警(三色机制防滞后)、闭环(线上留痕可追溯)多项核心功能成为现实,极大促进了项目动态实时掌握、发现问题及时交办、堵点困难及时解决等工作。
为精准对接需求,淄川区行政部门“坐等上门”变“主动服务”,将窗口“搬”进社区园区,“送”到项目现场,不仅组织相关业务骨干上门提供批前辅导,对项目的合规性和可行性进行综合研判,对申报材料进行专业指导,提前打通项目审批的难点堵点;还通过加强与银、邮、商、医等社会网点合作,推进政务服务多元化、便捷化。通过此举,有效节省了办事成本。
为提升服务质效,淄川区不断塑造政务服务新体验,推动政务服务向“靶向精办”迈进。
例如:推行“预审导办”服务,为办事群众提供预审、导办、帮办代办等“批前服务”,实现业务办理精准分流,办理环节压减90%,办理时限压减85%,显著提升办事效率。
再比如,设置“背靠背”评价屏,主动引导办事群众对服务过程和服务结果进行评价,将监督中发现的问题作为精准服务的“靶点”,倒逼服务效能提升。截至目前,累计收集“背靠背”好差评评价6000余条、窗口好差评15000余条,办理结果满意度和办理过程满意度均达99%以上。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深化改革创新,为淄川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和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努力探索,不断推进。”上述负责人表示。
而随着技术持续进步与应用深化,服务边界不断拓展的淄川区,相信也将为政务服务领域注入新的活力,引领行业迈向更智能化、便民化的新时代。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