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济南|跻身全国水运大棋局,小清河新定位有何深意

解码泉城 昨天10:41 1.4万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于泊升

内河港是城市对外的触角,也是把出海口搬到家门口的“传送门”。

近日,《山东省港口与航道布局规划(2025-2035年)》出台,其中提到,将增加小清河、新万福河两条国家高等级航道,提升济南港为地区性重要港口。复航一年多,小清河这次的新定位有何深意?对济南内河航运发展有何影响?

双定位加持

小清河与济南港迎来质的飞跃

在济南“四港三区”的规划图上,小清河和济南港的标注格外醒目。从济南出发,连接滨州、淄博、东营、潍坊后入海,串联起山东中部工业走廊。2024年,小清河正式复航,一年多来,实现了从“0” 到“1”的跨越,河海直达运输趋于成熟。就在上月,在济南召开的小清河推介会把这条陆海新通道推向了新的热度,合作机会打开,经济通道开始转向通道经济。

记者发现,《山东省港口与航道布局规划(2025-2035年)》提到的高等级航道、地区性重要港口两个定位,是首次同时出现在省级规划中,这两个词代表什么意思?对小清河发展有哪些影响?

“小清河成为国家高等级航道,标志着其在全国内河航运体系中的地位实现质的飞跃。”山东大学齐鲁交通学院副教授、山东大学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主任张汝华认为,在这之前,小清河虽已实现复航并在区域运输中发挥作用,但在全国水运版图中的影响力相对有限。

国家高等级航道,是全国内河航道网的主骨架,是连接区域经济中心、重要产业基地、综合交通枢纽的水运大通道,具备大运量、高效率、低成本等特征。小清河跻身其中,意味着它不再只是山东境内一条普通的内河航道,而是上升为国家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关键组成部分。

济南港沿线腹地一能源类企业负责人孙传刚告诉记者,以往受限于航道等级,一些大型船舶无法通行,货物运输需多次中转。升级后,大型船舶可直接通航,减少中转环节,每吨货物运输成本有望降低10% - 20%。

“在规划中,济南港也将从一般港口蜕变成地区性重要港口。”张汝华认为,此前,济南港作为内河一般港口,功能相对单一,辐射范围有限。而地区性重要港口在区域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扮演着关键角色,承担着地区物资集散、中转运输、临港产业发展等重要职能,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较强的带动作用。

“这一转变意味着济南港将迎来全方位的发展机遇。”张汝华说,在功能拓展上,济南港将不再局限于简单的货物装卸,而是朝着多功能、综合性港口发展,开展多式联运等业务,加强与铁路、公路、航空等运输方式的衔接,打造公铁水空一体化的综合运输枢纽。

此外,地区性重要港口的定位还将吸引更多产业向济南港周边集聚,形成临港产业集群,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创造更多就业机会,促进区域经济繁荣。

打通南北水运动脉

牵手京杭运河提上日程

小清河的雄心不止于渤海。摊开山东省内河航运规划图,一条虚线引人注目—它从济南港向南延伸,接入京杭大运河。“要想融入全国水运大棋局,必须‘牵手’大运河。”济南交通运输部门一位工作人员直言。

记者发现,《山东省港口与航道布局规划(2025-2035年)》除了提到小清河的发展外,还提到了以京杭运河、小清河、新万福河国家高等级航道为骨干,地区性重要航道和一般航道为补充,总里程约3100公里的“一纵两横、三干多支”内河航道网总体布局。

张汝华表示,要实现上述目标,至关重要的一点是小清河与京杭运河的连通,这项工程将在山东省内河航运发展中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也将进一步推动小清河高等级航道建设,助力济南港成为地区性重要港口。

“小清河连通京杭大运河意义重大。”张汝华分析,一方面,它将打通南北水运通道,使小清河的货物可以通过京杭大运河运往长江流域乃至南方各地,极大地拓展了货物的运输范围和市场空间;另一方面,也将促进南北经济的交流与合作,带动沿线地区的产业协同发展。

从地图上看,一旦连通,小清河与京杭大运河将形成更为庞大的内河航运网络,为沿线企业提供更多的运输选择和更便捷的物流通道。以济南为例,济南的制造业产品可以通过小清河运往京杭大运河,再运往南方市场;而南方的特色商品和资源也可以通过京杭大运河和小清河进入济南及周边地区,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经济的互补发展。

记者从济南市有关部门获悉,目前,小清河连通京杭大运河的相关前期工作正在推进。相关部门正在进行详细的规划设计和可行性研究,包括航道的连接,船闸的建设和改造等。同时,也在积极与沿线各相关部门进行沟通协调。

重塑山东经济地理

运输通道变身产城枢纽

小清河接下来的作用,在《山东省港口与航道布局规划(2025-2035年)》构建的蓝图中愈发清晰,也就是山东省布局的“一纵两横、三干多支”内河航道网。

业内人士认为,这航道网布局透露出诸多积极信号。从政策层面看,小清河作为骨干通道,国家对其的重视程度将提升,未来在航道维护、升级改造、配套设施建设等方面将获得更多政策支持与资金投入。

从经济角度分析,高等级航道的定位将吸引更多大型物流企业、航运公司入驻,促进运输市场的繁荣,进一步降低运输成本,提高运输效率,增强小清河航道的竞争力。

据济南市城乡交通运输局数据,小清河沿线企业众多,涵盖钢铁、铝业、造纸等行业,升级后运输成本优势明显。预测到2030年、2035年,小清河货运量分别达到650万吨、1600万吨,运能相当于再造一条胶济线。

张汝华认为,这张航道网将使内陆沿海化破局,青岛港、烟台港等海港功能通过小清河水网向内陆延伸。鲁西、鲁北企业也能享受“港口上门”服务。

在规划中,徒骇河作为补充通道之一,复航工程已启动论证。聊城市有关部门工作人员透露,复航后,冀鲁豫交界区大宗货物可直通渤海,重塑区域物流格局。在水运碳排放仅为公路五分之一的优势条件下,小清河远期年运量若达4000万吨,年减碳则能超百万吨,等于新增一片百万亩森林。

“山东正从‘公路大省’向‘多式联运强省’转型。”张汝华强调,水运网不仅是运输通道,更是产业协调、区域平衡、绿色转型的核心载体。当‘一干三支’全面贯通,山东经济地理将迎来深度重塑。

责任编辑:于泊升

于泊升

一生温暖纯良,不舍爱与自由

微信扫码进入小程序 微信扫码
进入小程序
我要报料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