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一大一附院内分泌代谢科:创新技术为刃,守护代谢健康

大众报业·齐鲁壹点 07-24 3505

记者 秦聪聪 通讯员 毛瑞锋

近年来,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已然成为威胁居民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

作为山东省内分泌代谢性疾病防治核心阵地,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山东省千佛山医院,以下简称“山一大一附院”)内分泌代谢科始终专注于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的规范化、精准化、个体化诊疗,凭借深厚的学科积淀与技术实力,在糖尿病足、甲状腺疾病(含放射性核素治疗)、肥胖及代谢病三大领域持续突破,为患者带来健康曙光。

三级阶梯

筑牢糖尿病足保肢防线

山一大一附院内分泌代谢科主任李秋介绍,糖尿病是我国常见的慢性疾病,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其难治愈,高致残、高致死及复发率严重危害患者的健康和生命。与此同时,巨大的治疗花费也给患者家庭带来沉重的社会和经济负担。

始终走在技术创新与应用的前沿,科室成熟开展的下肢血管介入治疗、负压治疗等先进技术,能精准作用于病灶,促进创面愈合。李秋教授带领团队在国内率先开展膝下动脉成形术,针对缺血性糖尿病足,从根源上改善下肢血液循环,为足部创面愈合扫清“血运障碍”。

在此基础上,科室组建多学科MDT中心,创新推行“三阶梯疗法”:早期通过足压监测主动筛查高危因素,从源头预防溃疡发生;中期采用微创介入技术重建下肢血运,为保肢争取黄金时间;晚期运用PRP凝胶联合负压治疗的协同方案,加速难愈性创面修复。“足病预防—急症保肢—功能康复”的全流程管理模式,帮糖尿病足患者保存了肢体功能。

此外,推行“院内-家庭”一体化管理模式,将改良负压带应用到患者家中,让患者在家庭环境中也能接受持续治疗。

全链服务

精准碘131治疗优化预后

近年来,甲状腺癌的发病率越来越高,放射性核素(碘131)治疗逐渐成为甲状腺癌全切或近全切术后重要的辅助治疗手段之一。

李秋介绍,甲状腺具有特异性摄碘功能,将具有细胞杀伤作用的放射性碘-131引入到这些靶细胞内,通过其释放的短射程β射线,选择性地、近距离地破坏这些细胞,从而达到清除残留甲状腺组织、消灭残留或转移的癌细胞的目的。

早在2012年,科室就开始了放射碘对于甲状腺疾病的治疗。多年来持续深耕,运营着省内唯一内分泌科独立核素平台,可为患者提供“诊断—治疗—随访”全链服务。

针对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患者,进行个性化、精细化的剂量制定,一次性清除甲癌全切术后残余病灶。治疗过程中,注重追踪管理,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在精准放射碘治疗的同时,注重肿瘤微环境的调整。通过规范化手术+碘治疗+TSH抑制,降低复发及继发肿瘤风险。

此外,团队将放射碘治疗应用于难治性甲亢的治疗,避免继续长期服用抗甲状腺类药物(比如甲巯咪唑)治疗带来的副作用,成为很多患者的最终治疗手段。

2024年,科室完成碘治疗超1000余例,这一数据在省内内分泌专科领域遥遥领先。下一步,科室将持续精进技术、完善服务体系,全力打造区域性甲状腺核素治疗示范基地,力争让更多甲状腺疾病患者重获健康。

精准分型

个性化方案破解肥胖难题

肥胖及代谢病的诊疗,亦是甲状腺代谢科的主要职责。

李秋指出,肥胖并非简单的体重超标,而是一种慢性行为方式病,其干预方式需根据成因来确定。

基于多年来在肥胖及代谢病领域的深入研究与临床实践,李秋带领团队将肥胖的临床表型进行了细致划分,包含情绪驱动型、享乐驱动型、稳态失衡型、行为型及混合型等类型,目前正在向全国专家征询意见,致力于完善这一分类体系,实现肥胖的精准治疗。

对于合并有其他代谢性疾病的肥胖患者,除去严格的饮食、运动等生活方式的控制,还要注重糖尿病、高尿酸血症等原发疾病的治疗。

李秋强调,糖尿病的治疗需要全周期管理。为此,团队构建了覆盖早期、中期、晚期的完整干预体系。在早期,通过专项筛查精准捕捉肾病、神经病变、视网膜病变等潜在风险;治疗过程中,依托动态血糖监测(CGM)实时追踪血糖波动,借助胰岛素泵实现精准控糖,并运用神经病变电场治疗等先进设备缓解并发症症状;针对急重症患者,建立绿色抢救通道,确保在最短时间内稳定病情。

这种“预防—治疗—康复”的闭环管理模式,实现了急重症快速抢救与慢病并发症精准防控。未来,团队将继续深化肥胖分型研究,为每一位患者定制从饮食指导到行为干预的全方案,让更多肥胖及代谢病患者摆脱体重管理困扰,重获健康体态与生活活力。

责任编辑:秦聪聪

秦聪聪

关于健康的大小事,我都可以帮你问。

微信扫码进入小程序 微信扫码
进入小程序
我要报料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