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李牧青
6月10日,随着一声汽笛长鸣,中欧班列第11万列从青岛胶州缓缓启程,满载着液晶显示器、电冰箱等家用电器,前往俄罗斯首都莫斯科。这一历史性时刻不仅标志着中欧班列自2011年开行以来的重大里程碑,更为服务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助推我国高水平对外开放、保障国际供应链稳定畅通注入了新动能。
作为亚欧大陆的“钢铁驼队”,中欧班列已从最初的探索阶段成长为年开行量超11万列的国际物流主动脉,推动着全球产业链高效联通。在这背后,是无数一线工作者的坚守与智慧,他们用专业与汗水护航班列安全畅行,共同谱写了丝路新篇章。
25年坚守,见证班列从“起步”到“腾飞”
作为国铁济南局济南铁路物流中心胶州营业部负责人,高义田已在铁路货运战线奋斗了25个春秋。2016年,当中欧班列在胶州站起步时,他亲历了艰难的开端:“有时两周都凑不齐一车货物,发不出一趟班列。”但随着我国与150多个国家、30多个国际组织签署“一带一路”合作文件,中欧班列迎来了爆发式增长。高义田自豪地分享,班列运行速度已从最初的80公里/小时提升至120公里/小时,货物品类从单一服装鞋帽扩展到家用电器、高端制造等高附加值产品。
2024年,胶州站全年开行班列476列,同比增长18.41%;2025年1-5月开行201列,同比再增20.35%。面对高速发展,高义田所在的胶州营业部整合资源设立中欧班列集结中心,强化整备服务,高义田说:“铁路联动性强,我们确保每一列发运顺利、安全,为国际运输交出满意答卷。”他的故事,是中欧班列从“零”到“十一万”的生动缩影。
“00后”首发司机,险峻路段跑出“第一棒”
肩负第11万列首发重任的,是国铁济南局青岛机务段电力机车司机黄家玄。这位25岁的“00后”青年,主要负责胶济铁路胶州至济西段运输,其中黄旗堡至潍坊东区段被老司机们称为“魔鬼路段”——“就像端着一碗水走钢丝”。
在这里,黄家玄需驾驶百米长的钢铁巨龙,载着上千吨货物,在3公里内攀越7层楼高的陡坡、连拐5个急弯,同时还要控制有着13个级位的牵引手柄,每0.1级间隔的精准微操,手柄位移误差不能超过 2 毫米,从而降低中欧班列在险峻路段的冲动,确保列车正点安全运行。
凭借超越年龄的专业素养,他已安全驾驶16.5万公里,护航“钢铁驼队”跨越亚欧大陆。作为第11万列的首发司机,黄家玄将满载货物的列车精准送达编组枢纽,衔接二连浩特口岸驶向中蒙俄经济走廊,黄家玄表示:“能跑‘第一棒’,我感到非常荣幸,我会对每一项关键参数和操作进行复核。”这位“00后”首发司机的青春风采,亦诠释着新时代铁路人的担当。
客户服务专家,织就“超级链接”网络
班列的顺畅运行,离不开幕后协调者。山东高速齐鲁号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于宸欢,自2019年投身中欧班列以来,专注于货源组织与客户服务。
据了解,他带领团队为海尔家电、玲珑轮胎等22家重点企业搭建物流桥梁,开行定制化供应链专列超500列,提供“一对一”专属服务。在于宸欢眼中,每趟班列都是一次境内境外多环节的“超级链接”:“需精准把握客户供应链需求,设计最优方案,并协调铁路计划、境外车板预订及多式联运衔接。”
全程货物追踪和异常处理更是重中之重,尽管在途仅10多天,但穿越多国的旅程背后,是小团队用专业汗水确保畅通。于宸欢感慨:“每个集装箱的顺利送达,都凝聚着无数细节的努力。”他的工作,让中欧班列成为企业“走出去”的可靠纽带。
中欧班列第11万列的开行,不仅是中欧班列朝着更高质量、更好效益发展的缩影,更是一线人物集体智慧的结晶。从管理者高义田的调度整备,到司机黄家玄的精准操作,再到服务者于宸欢的细致协调,他们以“螺丝钉”精神铸就了亚欧贸易的黄金通道。展望未来,随着“一带一路”合作深化,中欧班列将继续提速扩容,为全球产业链注入更强动能。这群默默奉献的一线工作者,正用行动书写着新时代的丝路故事。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